天津农村广播简史
建国以来,天津市的农村行政区划变化比较频繁。1953年撤销“天津县”,设立津东郊区、津西郊区、津南郊区、津北郊区,后来去掉“津”字。1992年,东郊区更名为东丽区、南郊区更名为津南区、西郊区更名为西青区、北郊区更名为北辰区。1973年,河北省蓟县、宝坻、武清、静海、宁河五县划归天津市,随后河北省天津地区更名为廊坊地区,驻地由天津市迁往廊坊镇。滨海三区塘沽、汉沽、大港的变化更大,塘沽和汉沽有时设市,有时是区,有时撤销。塘沽现已从农口区县中消失。
东丽 1956年1月5日筹备建立广播">广播站,1957年10月1日通播,工作人员共4名。1981年建成办公楼。1986年12月开始使用调频。1994年开始使用调频101兆赫,功率100瓦。在全市区县电台中最先实现数字化。1998年7月1日开始推出直播节目。
西青 1956年6月16日建立广播站。1963年7月23日海河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大洪水,位于杨柳青的西郊区广播站成了抗洪抢险指挥部。1987年6月1日开始使用调频107.5兆赫,两台30瓦发射机。
津南 1956年3月27日建立广播站。1987年5月1日起使用无线发射,是在调频的业余波段,需要使用专门的接收机。1994年改为广播电台,频率是调频96.6兆赫,每天广播4.5小时。
北辰 1956年3月25日建立广播站,最初是在北仓村的三间土房里。1984年10月1日开始使用调频业余波段158.85兆赫。90年代改为96.4兆赫,每天播出100分钟。
塘沽 1956年8月建立广播站,每天播出6小时。1984年5月开始使用调频。1991年5月增加中波846千赫(实际上是850千赫),功率1千瓦,与FM同时播出,使用至1995年底发射台改建为止。1996年3月开始使用调频100.1兆赫,每天播出4.5小时。2002年1月1日,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塘沽广播电视局合作开办的中国社区第一台——“滨海之声”开播,每天播音18小时。2005年开始实现在线收听。
汉沽 1950年1月开设有线广播室,1959年建立广播站。1985年开始使用调频。1993年10月建立广播电台,频率是调频101.7兆赫,每天播出8小时45分钟。2006年3月6日,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与汉沽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“汉沽之声”开播,频率是调频101.8MHz,并通过因特网和卫星广播。
大港 1979年设立大港区。1986年建立广播站。1995年7月建立广播电台,频率是调频100.5兆赫。
静海 1958年建立广播站。1991年2月14日建立广播电台,频率是调频100.8兆赫,1997年推出直播节目。1998年改为立体声。现有2套节目。
蓟县 1958年10月1日建立广播站,除了自办新闻以外都是转播。1989年10月1日建立广播电台,频率是调频100.7兆赫,功率50瓦,1993年12月加大到300瓦。1996年推出直播节目,每天播出13小时,是北方第一家实现直播的县级电台。同年,开始通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送广播节目。现有2套节目。
宝坻 1958年3月筹备建立广播站,8月1日开播。每天早晨播出30分钟,其中转播中央台新闻20分钟,自办文艺节目10分钟;晚间播出60分钟,其中转播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20分钟,自办《宝坻生活》20分钟,自办文艺节目20分钟。1988年开始使用调频,有2台发射机。1994年10月1日开始使用调频立体声96兆赫,功率300瓦,每天播出11小时30分钟。1998年2月推出直播节目。
武清 1993年1月建立广播电台,频率是调频94.3兆赫,功率300瓦。每天播出将近9小时。
宁河 1951年底建立广播站,与电话共线传输,广播时不能打电话,打电话时只好切断广播信号。1989年开始使用调频。1995年5月建立广播电台,频率是调频99.8兆赫,功率100瓦,每天播出9小时。
2006年12月30日,天津电台区县联盟广播开播。这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利用本市11个农口区县广播电台的频率资源,利用自己的节目资源、技术资源、主持人资源、专家资源、品牌资源,与各区县电台共同打造的一套广播节目。节目由天津电台通过卫星发射,各区县电台接收后同步播出。每天6:00-0:00播出,7:00-8:00、18:00-19:00是各区县电台自办节目。
(本文来自网络分享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