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斤莜面换来一台收音机

1690111440 北方新闻网
  195次点击
我在农村当知青时,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牡丹。牡丹曾经给了我不少的欢乐,陪伴我度过了在乡下苦寒寂寞的时光。请不要误会,牡丹不是人,而是一台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牡丹牌半导体收音机。

我在农村当知青时,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“牡丹”。“牡丹”曾经给了我不少的欢乐,陪伴我度过了在乡下苦寒寂寞的时光。请不要误会,“牡丹”不是人,而是一台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“牡丹”牌半导体收音机。为了把这个“牡丹”请回家,还发生了一段曲折故事哩。

不想一辈子过“糊糊一喝,屁股一撅”的日子

原本与我一起下乡,到卓资县上营村插队的知青有十来个,三五年的光景,七抽八调得就剩下我一个人了。又过了二三年,我自知返城无望,便横下一条心,扎根新农村,在上营村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了。我把空了的知青集体宿舍——三间土房略加改造垒起了院墙,在院子里挖了山药窖子、盖了猪圈、鸡窝、兔窝、狗窝、羊圈,过起了正儿八经的庄稼人的日子。年头久了,不但乡亲们早不把我当知青看,就连我自己也仿佛是上营村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好后代了。要说那几年,上营村靠着坡地多,人们还能混个“糠菜半年粮”的日子。因为我是知青,我的口粮比社员分得多,加上“向阳花”老婆的仔细,吃喝不成问题,可就是精神生活贫乏,闷得慌。上营村属印堂子公社财神梁大队,财神梁又叫“二灰腾梁”,高寒山区,山高、沟深、石头多,出门就得爬坡,交通不便,公社邮路只通大队部。正常情况下,一个星期来一次报纸信件,赶上大雪封山,一个月也难来一次,就是送来报纸,社员也是看不懂报纸的。那几年也搞了广播喇叭入户工程,用的是公社通大队部的电话线,一根铁丝拉到我家,我也安了一个小喇叭。开始,小喇叭一天三次广播,虽然说多唱少,但也在寂寞中平添了几分热闹。后来,拉广播的铁丝被人偷了,小喇叭的信号也时断时续,到头来社员家里的小喇叭成了摆设。报纸看不上,广播听不上,又没有书可看,心里就有些烦,用现在的话说是郁闷。我又不想一辈子过“糊糊一喝,屁股一撅”的日子,1975年便生出要买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的念头。

好说歹说才凑够80斤莜面

这个念头一出就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。那年月还没听说过电视,半导体收音机也是新鲜货,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得三四十块钱。我们村算好的了,我一年才挣60多元钱。一台半导体收音机,可是一笔大开销呀!我就像中了邪似的,实在想买一台半导体收音机,便与媳妇商量。媳妇听了倒也没有强烈反对,说:“我也爱听收音机,多会儿想买就买去吧,正好吃的没盐了,不想吃淡饭就到鸡窝掏上几颗鸡蛋顺路进供销社换上盐。”媳妇不咸不淡的话让我心头凉了大半截。我也清楚自家的家底,就媳妇手里那十几块钱,即使全掏出来也差远了。一计不成,再生一计,我瞅住了泥缸里的莜面。那年月口粮少,庄稼人的莜面能买上个好价钱,大队拖拉机经常到山西大同煤窑拉炭,窑上的莜面更抢手,也更贵,我便和一个姓柳的司机朋友说好捎上一袋莜面到窑上卖,柳司机说,没问题,正好有人托他买面哩。媳妇起初还说:“饿不着,哪怕你全卖了。”可装面那天,她就变卦了,装到多半口袋莜面时就说什么也不让装了,说,过几天我岳父要来驮面。我用借来的钩子秤称称,才装了74斤,算了算,怕卖不够买半导体收音机的钱,好说歹说才凑够80斤。柳司机扛走了面,我才一颗心落在肚里。当晚他就开车走了。

自产自销证明

不料,3天后柳司机回来了,钱却没有带回来,还带回来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坏消息:莜面让窑上的工商人员给扣了,一个礼拜内必须开出当地工商的自产自销的证明才能归还,否则按偷机倒把没收。柳司机沮丧地说:“跑了三四年,面也卖了几千斤,这事儿还是头一回遇上。”我们商量了一会儿,虽然觉得到县工商局开上证明的希望不大,但只能“死马当活马医”,去跑一趟了,找个熟人看能不能开上证明,四五十块钱哩,不能白扔了。

事不宜迟,第二天一早,我们俩就往县城赶,没到中午就进了城。吃午饭时我娘想到一个在工商局工作的人,好像姓李,也是河北人,他妻子在我爹生前所在的外贸兔厂干过临时工,找找他或许行。顿时,我有一种绝处逢生、喜出望外的感觉。吃了饭,我就到县工商局院子的荫凉里等,好不容易等到下午上班,却不见有人来,一打听工作人员下午参加大会不上班。

我们俩垂头丧气地要走,这时慢腾腾地进来一个中年人,看大门的说:“这不是李秘书来了!”又说:“李秘书,这两个后生找你。”我想这就应该是那个人了,因为听看门的说工商局只有一个姓李的。我迎上去叫了一声“李秘书”。李秘书眯起眼问:“你是谁?找我干什么?”我说:“我是谷秀山的大儿子,找您有件重要的事情。”他说:“谷秀山?谷秀山不是早死了吗?能有什么重要的事? ”我说:“是我的事。”他边说边开了办公室的门,我也紧跟走了进去。他坐在一张办公桌的椅子上说:“什么事?说吧。”我先讨好地敬上一支烟,他瞟了一眼“海河”烟盒,拦住了我的手说:“我不吸烟。有事说事,我还要出去。”我便把开证明的事说了一遍。他听了劈头盖脸地批判起我了:“你看你这个年轻人,怎么能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呢?”我说:“我没干违法的事啊,只是卖了几十斤莜面。”他说:“卖莜面还不违法?那叫什么?那叫资本主义!”我说:“我卖的是我的口粮。”他勃然大怒,义愤填膺地说:“卖口粮就不是资本主义了?是资本主义尾巴!是尾巴就该割!”他虽然给我扣大帽子,但我还是笑脸相陪,说:“就算是尾巴吧,您给开个自产自销的证明,我拿回来不卖了。”他说:“你还想开证明呀?嘿嘿!”他上下打量了我一下说:“你是不是谷秀山的儿子?”我说:“是呀,这还能有假?”他说:“我听说谷秀山同志的大儿子是全县下乡知青扎根农村的先进典型,这么个先进人物还能给党抹黑?”我被他呛得无话可说。他用手指关节把桌子噔噔敲了几下说:“再说了谷秀山同志是最坚持原则的人,他即使活着也不会同意给你开什么证明——我也没法子证明你卖的莜面是你生产的。没事你就走吧,我还要开会去。”当时我气得七窍生烟,心里连他十八辈祖宗都骂上了。倒是柳司机提醒我:“是不是你老爹得罪过他?”“谁知道呢,也可能吧,我那老爹倔,一辈子认死理。”一问我娘,我娘才想起来,说:“那年兔厂减临时工,姓李的找老谷说情不要减他打临时工的老婆,最终还是减了。”娘说:“老谷只不过是个车间主任,减谁,不减谁,还不是经理说了算。”我说:“娘,你糊涂了,让我找他不是白费力气吗。唉,说一千,道一万,证明是绝对开不上了。”

柳司机见事情无结果,说:“回大队开个证明吧。”我说:“大队行,何必到县里呢?”柳司机说:“试试吧,不行送他点儿,不能全没收了吧。”我叹口气,看来也只能如此了。本来打算开上证明还要到五金公司看看半导体,让李秘书弄得也没了兴趣。

柳司机拿上大队开的证明走了。我媳妇倒有些幸灾乐祸,说:“再折腾!多亏少装了20斤,要不然还得多没收哩。”我心里早没了指望,却不料事情有了转机——三天后,拉回炭的柳司机给我送钱来了,说莜面一斤卖了五毛四,总共是四十三元二角。我喜出望外,问:”大队开的证明顶事了?“他淡淡地笑了一下,也没正面回答,只是说面口袋没拿回来,给了买面的了。我说拿回钱就行啦,还要什么面袋子。我拿出三元二角的零头给他买烟抽,他坚决不要,我只好作罢。

我与世界拉近了距离

真是手中有钱,喜气洋洋。虽然媳妇唠叨着要扯几尺花布缝件衫子,但我毫不动摇,坚持专款专用,又怕日久生变,第二天一大早匆匆喝过两碗糊糊,就骑上自行车直奔县城。四十里土路,骑得痛快,正所谓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,刚到九点钟就进了县五金公司的门市部。卖半导体收音机的售货员是我初中同学的父亲老邢,老邢对我特别热情,推荐我买北京产的牡丹牌收音机,说北京上海产的质量不好。牡丹牌收音机有大半块砖头大小,装在棕色皮套里,皮套还有带子,中波、短波两个频道,交流电、直流电两用,装4节一号电池。老邢特意装上电池让我试听,调调旋钮,“呜啊”一声,门市部里就响了起来:“临行喝妈一碗酒,浑身是胆雄赳赳……”一问价钱,43元。真悬,柳司机若是要上三元二角,还买不成了呢。开了票,交了款,老邢把这台全新的半导体收音机递给我。也不知是故意的,还是忘了,他没取出试用的电池,我也就没提醒他。下午回家的路上,我把背在身上的收音机打开,收音机播放的歌声撒下一路,骑自行车走的是上坡路,我也没觉得累。路旁田地里的男男女女被歌声惊动了,停下锄瞭我。有人还喊:“后生,过来歇歇!”

回到上营村那天夜里,不但我兴奋,媳妇也高兴,就连我那4岁的儿子也不睡觉了,守着半导体收音机非要问我人咋进了匣匣里,他能不能进去看看。第二天,村里人都知道我买回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,羡慕得不得了,连小队会计也说:“看人家的日子过的,还能买得起半导体,到底是知青哩。”

我养的六畜都给起了名儿,如猪叫大胖、狗叫小勇、猫叫小花、鸡叫莲蛋、兔叫红眼儿、羊叫震生(闹地震时生的),这半导体自然就叫“牡丹”了。牡丹好,不但好听,还有一种亲昵感。我发现只要是打开“牡丹”,房后的放羊老汉就会蹲在路旁的石头上抽烟。我让他进家来,他不肯。我就把音量调到最大,好让更多的左邻右舍共享欢乐。风情万种的“牡丹”陪伴我度过了在农村插队的最后4年,当时的一些重要新闻都是“牡丹”告诉我的,使生活在闭塞大山中的我与世界拉近了距离。

除夕夜,锅里煮上一颗猪头,一家人坐在热炕上一边包饺子一边听“牡丹”,在满屋子的猪头肉香、饺子香、蒜醋香、烧酒香之中,又多了一味——弹拉吹唱的文艺香,让大山沟里的年过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,使我几乎忘掉了一年的辛劳,也排遣了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的孤独与烦闷。

“牡丹”功成身退

1979年1月,我被安排到卓资县文化馆工作,举家返城,搬家时当然要把“牡丹”带回了城里。料想不到的是,一进城“牡丹”的作用就不如乡下大了。不要说文化馆有的是报刊杂志可看,就是县广播站的街头大喇叭一天准时早中晚三次广播,也够人听的了。何况城里已经有电视机了,虽然是黑白的,虽然只是个别人家有,可毕竟是有了。我当然还买不起电视机,可也很少听收音机了。何况“牡丹”的质量并不像老邢说的那么可靠,身子早出了毛病,买回没半年波段开关就失灵了,好在还不影响收中波频道。本来想进城后修一修,不听了还修什么,当个历史文物吧,便放到柜子里,真把“牡丹”给冷落了。又过了两年,一天我下班回到家,5岁的小儿子把“牡丹”拆得七零八落,说是看拆开能不能装上。

唉!80斤莜面换来的“牡丹”终于寿终正寝了。

关键词:
感谢 北方新闻网 提供转载
(本文来自网络分享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。)
关于本站

本站旨在为广播爱好者提供资源共享、交流的网络平台,直播信号、点播节目均来源于网络共享,版权归原作者,本站仅提供链接。本站无意侵犯版权,如有此类问题请联系处理:admin@radio5.cn

广播迷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:记忆留声
微信号:jiyiradio

广播迷微信号

站长个人微信:广播迷
微信号:guangbomi

公众号:记忆留声
微信号:jiyiradio

秀播网微信公众号

微信:广播迷
微信号:guangbomi

秀播网微信号